查看原文
其他

学人 | 伍巍:《粤东闽语前后鼻音韵尾类型研究》序

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
2024-09-12

       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,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

学人 | 伍巍:《粤东闽语前后鼻音韵尾类型研究》

在大学图书馆陈列的众多博士论文中,《粤东闽语前后鼻音韵尾类型研究》早已尘封在书架不起眼的一隅,这篇论文背后的故事亦很少有人知道。


(《粤东闽语前后鼻音韵尾类型研究》书影)

-m、-n、-ŋ三类阳声韵尾的分立是历史汉语的事实,在今天的北方方言、吴语、湘语及相关方言中,-m韵尾已与-n韵尾合并,只存-n -ŋ两类阳声韵尾(通常谓“前、后鼻音韵尾”)。可发展趋势并未就此结束,在多数北部吴语中,-n(前鼻音)韵尾进一步并入-ŋ(后鼻音)韵尾;在新湘语中,-ŋ(后鼻音)韵尾却以相反的方向并入-n(前鼻音)韵尾。目前针对这一颇有汉语类型学意义的研究成果频出,只是回答“结果”的文章不少,而回答这一合并趋向的“原因”研究并不多。人们仍然要追问:同样是两类鼻音韵尾的合并,为什么有些方言并入前鼻音韵尾,而有些方言并入后鼻音韵尾,驱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?回答这一问题并不容易。

地处粤东潮汕一带的闽语向来是一种颇具文化向心力的方言,对外方言的排斥是母语使用者普遍存在的心理惯性。该地区中心城市中的粤东闽语早已完成了-n韵尾向-ŋ 韵尾的转化,客观描写与归纳仍然只是结果,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,更需要回答的是促成这一归并方向的内在原因。简单地运用外部渗透的理论来解释如此整齐的语音变化规律,当然不能令人满意。

(《粤东闽语前后鼻音韵尾类型研究》作者吴芳)

吴芳是本土潮汕人,能说一口地道的当地话,同时兼有广州粤语与普通话习得。跟随我读博士研究生的初始阶段,她即有意将潮汕话-n、-ŋ两类阳声韵尾的消变作为她博士论文的选题。我深知这一选题的难度:一、相关的研究不少,同一内容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就有好几篇,若重复前人的研究,以完成任务的心态炮制一篇博士论文用以交差,不但自身能力得不到提高,也是资源与精力的浪费。二、现有的方言材料大多为散点记录,且大都集中于城市。要取得研究上的突破,论证材料必须深入到乡镇,使中心城市-县镇-乡村三级田野材料形成地域空间的连续,以便从地域空间的差异上来寻找粤东闽语历时的演变线索。可要在如此之广的空间范围内获得深入的田野材料谈何容易?何况一个弱不禁风的女生要独自深入偏乡僻壤,困难、担心自不待言。三、即使具备了相应的材料,要想达到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,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为此,吴芳犹豫过、担心过,也动摇过。经过反复思考与思想斗争后,她似乎以“不成功便成仁”的决心坚持这一选题。作为导师的我这时却犯难了,是走熟路以保险,还是支持学生的大胆尝试?不久,吴芳的实际行动逐渐打消了我的担心。从一年级开始,每个寒暑假她都独自背着行囊深入到粤东村寨,第二年学年开始,她将全部精力投入田野调查。为了节省车途、旅馆的费用,为了躲避陌生入盯梢与追逐,她想尽各种方法。两年的坚持,作为一个正当青春的女孩子可谓含辛茹苦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?

《粤东闽语前后鼻音韵尾类型研究》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,又经过了吴芳两年的修改与补充,今天终于付诸出版。付梓前,吴芳要我为她的这本小书作序。当我再读这篇博士论文时,心头五味杂陈。今天终于能看到这本书的问世,对我久责的心总算是一种释解。


一、这篇论文前后通过近三年的专题调查,从城市到乡村共收集了150多个点的方言材料,基本覆盖了粤东闽语的点与面,为该专题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论证基础,就专题研究而言,这是前人所未做到的;调查材料兼顾到中心城市-县镇-乡村三个有机的层级,为对比提供了更详细的实证依据;调查分读音材料(书面调查)与口语语音实录(实际口语表达记录)两个部分进行,保证了材料的立体感与可靠性;在同一方言点的调查中,同时记录老派与新派的语言差异,兼顾了同一方言点的内部发展线索,为纵、横两个方向的对比提供了更深入的证据。


二、文章不但注重平面方言材料的收集,同时注重相关历史文献材料的梳理,在历史语音材料与平面语音材料的相互对比中梳理、印证潮汕两类鼻音韵尾的发展变化轨迹,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。


三、运用音位学理论,在语音别义功能的框架下讨论潮汕方音的音值演变,阐释音值变化与音系格局的关系,从而摆脱了纯语音形式的误导与主观判断。


四、以音韵学理论,从音系结构的对比上判断潮汕方音与周边方言语音的相互关系,肯定了粤东闽语鼻韵尾自身发展的轨迹,排除了简单的外部语音渗透的假说,观点得到了实际材料的有力支撑。


五、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,在对比中显现粤东闽语主元音的自身特点及其对韵尾的制约作用,以说明该方言阳声韵尾的归并方向,从而较为理想地解决了鼻韵尾发展类型上的一个难题,这应该是理论上的创新。


方言学与自然科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,它首先注重的是实证材料。经验告诉我们,即使你置身于田野,也未必能获得有用的材料,前提是专业基本功。吴芳从硕士到博士经历了六年的专业训练,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她能完成这一研究的基础。其次是方法、眼界与吃苦精神,细心地阅读这本书,我们不难对吴芳的研究方法有个大致的了解。当然,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探索,论文不可能十全十美,它仍有一些不足,比如作者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,在对比中揭示了粤东闽语阳声韵音节中的主元音有“偏央”的共同特点,但元音“偏央”为什么就一定会导致潮汕阳声韵尾朝后合并而不是向前?提出这一质疑确实有些苛刻,连我自己目前也无法回答。那么就暂且搁下吧,不妨把它作为吴芳与后起学者们继续努力与攀登的目标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伍  巍

2013年9月16 日于广州暨南园


(序言作者伍巍教授【左一】,左二为鲍厚星教授,中间为詹伯慧教授

(《粤东闽语前后鼻音韵尾类型研究》,吴芳著,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)



往期推荐

学人 | 陈忠敏:怀念丁邦新老师

学人丨邢福义:《邢福义学术论著选》自序

学人 | 彭小川:《信息处理用粤方言字词规范研究》序

本期编辑|吴雨佳

本期审读|吴雨佳

责任编辑|甘于恩

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
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

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语言资源快讯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